创客旅游网

庐山市新闻,庐山市新闻今日

南京城在古时候有什么地理优势?

南京——我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

这里是历史文化古城,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是长三角重要发展带……

摊开中国地图,如果忽略掉各种水系,你就会发现: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是连在一起的。在这偌大的平原北部,就是我国的首都北京,而平原的南部也有一个“首都”,那就是六朝古都南京。作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南京有什么地理优势呢?

庐山市新闻,庐山市新闻今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诸葛亮曾说过一句话:“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形容南京地势雄伟险要。实际上,南京地形确实如此,它南临秦淮河,北靠舟山、鸡笼山、玄武湖,西北有长江天险,东北有钟山为屏,西边还有石头城。

这一系列山川河流,构成了一道道天然屏障,元末冯国用曾向朱元璋进言,形容此地为:“右环大江,左枕崇冈,三面据水,以山为郭,以江为池,地势险阻”。正因为如此,明朝才会定都于此地。

举个例子,清末太平军起义,他们占领南京后以雨花台为中心,在钟山、紫金山、秣陵关、江东桥等地,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湘军围攻南京时,惮于太平军依托地形建立的防线,一直不敢进攻。直到一年之后,太平军的粮道被完全断绝,湘军才发起总攻。

庐山市新闻,庐山市新闻今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时,南京城内的太平军不过万人,能打的不过三四千,而湘军却足足有5万余人。势力如此悬殊,太平军仍旧依靠地形优势,造成湘军阵亡万余人。(下图:南京克复金陵)

如果说南京只有易守难攻这一个地理优势,显然无法成为“六朝古都”,顶多是个要塞城市而已。实际上,南京还有更重要的经济地理优势,在它的东南方向,就是富甲天下的太湖平原和宁绍平原,这一地区至今仍是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核心地带。所以,南京自古以来就有“舟车便利,无艰阻之虞;田野沃饶,有转输之籍”。

正因为有这一优势,谁占领南京,谁手里就有钱。比如,蒋介石能在“中原大战”中获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张学良宣布“拥蒋”,给了反蒋势力致命一击。张学良之所以站在蒋介石这一边,是因为蒋介石的“银弹攻势”。那么,蒋介石的钱从哪里来呢?很简单,蒋介石坐镇南京,牢牢控制着太湖平原上的上海——当时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而已。

庐山市新闻,庐山市新闻今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国南方有很多大城市,但出于地形限制,往往只能成为地方中心城市,比如广州、福州等等。南京则不同,虽然人们经常把它与上海、杭州并称为“沪宁杭”,但实际上它距离上海挺远的,足足310公里。同样的距离向西北而行,已经可以到安徽阜阳了,这里在古时属于豫州之地换言之,从南京渡江北伐,旬日之内便可逐鹿中原。

古人云:占据南京,“中原有衅则进兵,寇盗方强则入守”;朱熹也曾说过:“欲进取则都建康,欲自守则都临安(杭州)”。所以,明朝几经考量才会选此地位都城。

南京,北跨长江天堑,东依钟山龙蟠,西靠石头虎踞,南望江南丘陵和小平原,地处我国东南部,濒临长江的下游中段。溯江可抵九江、三峡而入蜀,顺水可过广陵(扬州)、京口(镇江)而出海。境内山地、河流、平原交错,土地肥沃 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现代地理及考古科学表明,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南京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所谓秦始皇凿山泄王气而形成的秦淮河,其实是一条自然河流。其源头有二:一为句容市宝华山,一为溧水县东庐山。两源于江宁区方山西南汇聚后蜿蜒趋北,流经南京市区,由西北方向注入长江。秦淮河全长110公里,流域面积约2630平方公里。流经地区洪灾频策,经过长期泥沙沉积,形成了一片松软的黏质土壤的冲积平原,为后来南京地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冲积平原四周为连绵起伏的丘陵所环绕,东面及东北部由幕府山、钟山、栖霞山、汤山的宁镇山脉西段所组成,南面及西南部由牛首山、祖堂山、吉山、凤凰山、云台山的宁芜山脉东北段所组成,南京处于这个小平原的北端。南京境内钟山余脉由东向西成为明代以后城区秦淮河与金川河的分水岭,有较为平坦的地势,同时又有一些低山、土岗分布其间,可使筑于高亢之处的古城免遭江河泛滥之水患。由于南京地区黏质泥土的原因,泄水功能低下,故境内湖泊星罗棋布。

南京地理形势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对外交通便利,水、陆两路畅达,这是比较容易演变为早期城市的重要原因。同时,这种交通要冲位置,必然成为军事上的必争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发展到六朝时期 一跃成为长江流域的重心,成为当时秦岭以南最大的都***在地.与此相联系的地域也越来越广袤。

南京位于长江三角洲西首,与富饶的太湖流域、巢湖平原紧密相连,具有相当广阔的地域作为其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南京城在历史上虽曾遭受过几度严重的破坏,但经济基础并没有受到太大冲击,很快便能获得再度兴起的能量。如隋兵灭陈,南京曾在隋唐两代一度衰落。之后不久,随着唐代中后期整个江南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南京又逐步恢复了元气,成为南唐的国都。特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环境以及江南经济区域的中心是南京城赖以持续发展并成为著名历史古都的重要原因之一。

南京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北跨长江天堑,东依钟山龙蟠,西靠石头虎踞,有虎踞龙蟠之势。这里适合修建宫殿并成为首都。

在夏商周时期,不论贵贱,住房都可以称作宫。秦汉以后,才专指帝王所居的房屋。宫、殿虽然并称,但从实际上的功能意义上说,宫和殿又有所区别。就明清时期的宫殿而言,殿是用于皇帝朝见大臣和处理政务的地方,而宫则是皇帝和后妃休息的地方。所谓前殿后宫,也说明了这种区别。还有一点大家要注意,皇帝所住地方的宫门,在两边都有可以了望的楼,也就是“阙”,所以人们又将宫殿称为“宫阙”。

据说当时朱元璋修南京城墙时,“用石灰秫粥锢其外,时出阅视。监掌者以丈尺分治,上任意指一处击视,皆纯白色,或稍杂泥壤,即筑筑者于垣中,斯金汤之固也。”南京城的城池都很高,现存的中华门(聚宝门)及其藏兵洞也很有名。聚宝门是南京最南端的城门,在五代南唐都城南门故址上重建,南北长128米,东西宽118米,呈方形。整个城门由四道城墙组成,最南端一道城墙面对城外,高达二十余米,其上设三层门楼(已毁),城墙内侧分上下两层,共有二十七个藏兵洞,砖石拱券结构,据说可以藏兵三千。这道城墙后面依次为三重瓮城,每道瓮城门上都设有千斤闸,至今闸槽仍然可见。即使敌人侥幸冲进第一道城门,也会被瓮城门上放下的千斤闸挡住,形成“瓮中捉鳖”的态势。

本网站数据均来自网络,若有文章、图片版权异议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网站管理员立即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rucksnmg.com/post/24698.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